古蹟巡禮
執事牌仗
登瀛書院執事牌仗(長腳牌組),是書院留存迄今年逾百年的珍貴文物,已經南投縣政府審議後決議,與「文昌帝君神像」一同列為「縣定古物」。
執事牌仗可分三類:
一、為春秋二祭時樹立儀式現場,或文昌帝君出巡執之隨行,以壯威儀者之「儀牌」。有「文昌帝君」、「登瀛玉峰社」、「萃英社文昌帝君」、「肅靜」、「迴避」、「位尊北斗」、「德崇二酋」、「功重陰騭」、「範重南山」、「化赴菁莪」、「持衡藻鑑」、「默度金針」、「孝友芳徽」、「雲路先登」等。
二、為清代功名牌,有「部銓儒學」、「賞戴藍翎」、「欽加五品」等。
三、為儀仗,現今尚有「魁星神筆」、「金瓜鎚」。
1、儀牌(長腳牌)
「儀牌」為上方呈長方型之名牌,上嵌詞句,多為二字至四字,亦有至七字者;牌子下接長條扁形木柄執把,望之有如長腳,執事人員持之,用以表示身份、昭示群眾、並顯威儀之名牌。中北部通稱「執事牌」,南部稱「長腳牌」。儀牌由眾執事每人各持一牌,行於八音鑼鼓隊之後,為儀衛之前導。
源於古時帝王、官員外出時,用以昭示身份、護衛安全所持的旗幟、傘、扇、儀牌、兵仗武器等儀衛用的器具。《新唐書·卷四六·百官志》:「庫部郎中、員外郎,各一人,掌戎器、鹵簿儀仗。」《三國演義·第八回》:「自此愈加驕橫,自號為尚父,出入僭天子儀仗」。儀牌,也稱「執事」。所謂「鹵簿」,乃傳統早昔東亞漢字文化圈君主(中國皇帝、日本天皇、朝鮮國王、越南國王、琉球國王)專用的儀仗。漢代應劭《漢官儀》解釋:「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,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,謂之簿,合稱鹵簿」。
可見,儀牌、儀仗,皆源於古代禮制。宮廟殿觀神明祭典出巡,乃比照辦理。登瀛書院所留儀牌多方,其名稱及意義如下:
(1)、文昌帝君
以「文昌帝君」名號,仿宋體字,四周卷草紋飾框,原有漆金。
(2)、萃英社文昌帝君
以「萃英社文昌帝君」名號,可能為萃英社所製,故冠其社名。仿宋體字,漆金,周框無紋飾。
(3)、登瀛玉峰社
以「登瀛玉峰社」為名號,可能有兩項涵義:一為最早之「登瀛社」加「玉峰社」合稱,因玉峰社於道光廿七年十一月成立,社員85名,可能包含舊「登瀛社」成員,且登瀛社已另成立「登瀛書院」。二為表示登瀛書院的玉峰社。
(4)、迴避
儀牌為肅神威,一般多有「肅靜」、「迴避」二對牌子,以警告無干民眾或妖魅,要肅靜,勿喧嘩,要迴避,勿干擾!要躲開!勿阻擋!此「迴避」牌子只剩一對,紅底貼金、仿宋字,無邊框。
(5)、位尊北斗
此牌以仿宋字「位尊北斗」浮貼,紅底金字,周邊框飾卷草紋,原有漆金。(以下5~12項四字儀牌型式、紋飾均同,不另贅述。)
「位尊北斗」,意在頌揚「文昌帝君」,神位崇高尊貴,衪是北斗文昌星!典故出自《論語·為政》:「為政之道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衆星拱之。」北辰,就是北斗星辰。
(6)、範重南山
此牌以仿宋字「範重南山」浮貼,紅底金字,周邊框飾卷草紋,原有漆金。與「位尊北斗」儀牌為一對,故詞句相對。
南山,語出《詩經·小雅》:「如月之恆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壽」。「南山」即南岳衡山,又稱「壽岳」、「壽山」。據東漢鄭玄解釋,南岳衡山因對應宇宙中的軫宿旁邊,在上天為主管生死的星宿,在人間則管生長發育,像衡器一樣,保持著兩頭平衡,故稱衡山。它是天下宇宙的典範。
因此,「範重南山」的典故意思,引伸為:文昌帝君的神格典範,重如南山(衡山),玉尺量才,是天下宇宙之玉衡。
(7)、德崇二酉
「德崇二酉」意義頗深。二酋,指二酋山之石洞藏書。典故源於歷史傳說故事。相傳周穆王藏異書於大酉、小酉二山(在今湖南沅陵西北)。又傳説,秦末有位讀書人為避戰亂,將其書遷移至大酋山、小酋山。兩山各有石洞,稱大酉洞及小酉洞,盡將其書分藏二洞內。後來經歷數代,人們發現了這批藏書,稱之為「二酋石室藏書」。語出《太平御覽·荊州記》:「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,相傳秦人於此而學,因留之。後稱藏書多曰二酉,本此。」
這段歷史故事表現了古人嗜書好學的精神。「德崇二酋」儀牌的意義,寓指書院藏書豐富,院長講師俱是飽學宿儒,德行崇高。
(8)、孝友芳徽
此儀牌與「德崇二酋」成對。「孝友」,語見《宋史·卷三百三十六·列傳第九十五》:「司馬光孝友忠信,恭儉正直,居處有法,動作有禮。」孝友,即孝順友愛,實皆本於《論語》聖賢之教。芳徽,指芬芳的善與美。「孝友芳徽」,意義是孝順友愛,可以成就人性的善良美麗!
(9)、功垂陰騭
「功垂陰騭」,意義亦深。陰騭,語出《尚書·洪範》:「惟天陰騭下民。」騭,定也,天不言而默定下民。騭為默定,後衍為「陰德」之義。所謂陰德,就是暗中施德於人。《淮南子·人間》:「有陰德者必有陽報,有隱行者必有昭名」。後世多認為科舉題名,功名利祿都是垂示於積陰德所致。至於民間所流傳的科舉與陰德故事,詳見於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一書。
(10)、默度金針
「默度金針」儀牌與「功垂陰騭」儀牌是一對。默度金針,典故出在唐代馮翊《桂苑叢談·史遺》的記載。故事是「從前,有個少女叫采娘,人勤手巧,但她不以自滿。某年七夕,她在家上香祈禱織女顯靈,教授她更精妙技藝。至第七夜,一輛雲霞托著的彩車降臨,車上坐著織女,賜給釆娘一根金針,只一寸來長,扎在紙上,放在采娘衣裙,對她説秘訣,果然從此之後,采娘技藝奇巧,逺近𨴴名。」這句「金針度人」,比喻把高超技藝傳授給別人,儀牌「默度金針」,就是說,學員只要精誠所至,文昌神定會默默度化,賜給金針,考試順利,金榜題名。
(11)、持衡藻鑑
「持衡藻鑑」儀牌,意義深遠。藻鑑,就是品藻、鑒別人才;引申為擔任品評鑒別人才的職務。唐·劉禹鍚〈上門下武相公啟〉:「藻鑑之下,難逃陋容」。明·顧炎武〈挽殷公子岳〉詩:「憶昔過從日,偏承藻鑑殊」。古代以「藻」形容詞章,以「鑑」為鏡,故有這樣引伸意義。持衡,就是持著玉衡、玉尺,去衡量人才和詩文。典故出自於唐.李白〈上清寶鼎〉詩:「仙人持玉尺,度君多少才」。玉尺量才,遂為成語。「持衡藻鑑」是指文昌神是持著玉衡玉尺,衡量品藻、鑑別人才。
(12)、化赴菁莪
「化赴菁莪」儀牌與「持衡藻鑑」儀牌是一對,意義近似。菁莪,語本《詩經·小雅》:「菁菁者莪,在彼中阿。既見君子,樂且有儀。」,化赴,即化育交付。全句比喻培育許多優秀人才。與「作育菁莪」、「樂育菁莪」同義。
2、功名牌
功名牌,也是「執事牌」之一,型制亦為長方形牌面,上面浮貼身份文字,並有手柄以利高舉,為古代具有功名者之排場、儀仗,以顯身份,並置於宗祠,以增榮耀,並垂示族裔子孫。
登瀛書院現存功名牌有三方:「部銓儒學」、「欽加五品」、「賞戴藍翎」。此三方功名牌,經查為洪鍾英所有。
洪鍾英,譜名純節,北投保茄荖庄人,清代嘉慶二十四年(1819)生,道光年間生員(秀才),與莊文蔚、洪濟純首倡,建登瀛書院,並解囊相助重建北投慶安宮。同治元年(1862),戴潮春起事,鍾英為北投洪姓頭人,而召集鄉勇守郷,後奉臺灣兵備道丁曰健諭,選募丁勇助剿,因平北勢湳之役有功,經丁曰健奏獎,奉上諭:「以訓導歸部儘先選用,加五品銜,授奉政大夫,並賞戴藍翎。
(1)、部銓儒學
清代臺灣官學制度,分為府儒學、縣儒學二級。府設府儒學,設教授一人與訓導數人;縣設教諭一人,訓導若干人。其官階,府教授為正七品,府訓導從七品;縣教諭正八品,縣訓導從八品。洪鍾英是部訓導,品位均較高,又因授奉政大夫,加五品銜,官位高於知縣及府縣儒學教諭。部銓儒學,當是指禮部銓察儒學的長官。
(2)、欽加五品
洪鍾英因積戰功,故經臺灣兵備道加按察使丁曰健奏獎,皇帝欽命加五品銜,授「奉政大夫」。
(3)、賞戴藍翎
清朝官員服飾,改歷代朝冠為禮帽,在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,多用玉、翠、琺瑯或花瓷製成,用以安插翎羽。翎羽分花翎、藍翎二種。花翎是帶有目暈(眼)的孔雀翎,有單眼、雙眼、三眼之分,翎眼愈多功績愈高。藍翎為鶡羽製成,藍色,羽長而無眼,較花翎等級為低。賞戴花翎、藍翎多是特具功勳者,是一種榮耀的象徵。
3、儀仗
儀仗,乃指古代帝王、官員、或現代神明出巡時,為了表示威儀、尊崇,並為了護衛需要,執事儀式人員所持的旗幟、羅傘、涼扇、各式武器等。
一般所謂「十八般兵器」或「十八般武藝」,品名不盡相同。一般名稱是「刀、槍、劍、戟、斧、钺、鈎、叉、鞭、鐗、錘、戈、鎲、棍、槊、棒、矛、鈀」。
臺灣用在於鑾駕或神轎儀仗的兵器,大約是「日牌、月牌、槊、短槊、槍、戟、雙戟、刀、關刀、斧、鉞、矛、印架、龍頭、佛手握筆、仰月、雙托、銅鏡、菱形槊⋯⋯」等等。
登瀛書院所存的儀仗只有兩件,可能緣於書院與宮廟不同,且為文昌帝君儀仗,不重兵器,而重儀牌。
(1)、魁星筆
「魁星筆」的由來,據明代流傳的民間圖畫「魁星像」,是魁星左手持墨斗,右手持筆,屈一腳踢開北斗七星,明朝大儒顧炎武在所著《日知錄》一書已有描述。民間俗信「魁星點筆」,凡被點中之士子,均得科甲題名。
書院的魁星筆,形如儀仗,帶長柄;頭頂部精雕魁星手腕,五指緊握毛筆,手腕處有環,朱底漆金。俗稱「魁星點筆」,簡稱「魁星筆」。
(2)、金瓜錘
「金瓜錘」儀仗,又稱「金瓜錘仗」、「瓜錘」,亦簡稱「金瓜」,因形如金瓜,故名。錘,是一種鈍器,由金屬錘頭和長柄組成。金瓜、斧鉞,是皇帝宮庭御用儀仗,亦是刑具,古所謂「金瓜擊頂」、「斧鉞腰斬」。此種金瓜錘,也可單獨使用。書院金瓜錘為全木製,朱漆,錘頭漆金。